


謝華安:攻關種業“芯片”
“中國人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而且飯碗里要裝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糧食?!痹谥x華安看來,中國的糧食生產創造了世界奇跡,但同時中國的種業發展還面臨多個問題,亟需打好種業“翻身仗”。
盧光琇:18萬個試管嬰兒背后
盧光琇39歲時繼承父業,投身生殖與遺傳工程,這一干就是四十余年;她被稱為天下“兒女最多的媽媽”,18萬個試管嬰兒的降生,承載著她的夢想。
張鈸:中國人工智能四十年
他是中國人工智能奠基人之一,見證并推動了中國人工智能從七十年代的“白手起家”到如今呈現的繁榮之勢?,F在,他依舊活躍在人工智能的最前線,帶領著年輕一代在人工智能這條道路上不斷探索。
馬永生:腳踏實地為國家“爭氣”
“在這樣一個盆地發現世界級的天然氣田,是幾代石油人的夢想?!敝袊瘓F有限公司總經理、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永生在國內外無數專家都判定“此地無氣”的四川盆地,憑借著自己的專業判斷與堅持,發現了存儲量巨大的天然氣田,為我國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倪光南:一生追求自主可控的中國“芯”
“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、買不來、討不來的?!敝袊こ淘涸菏磕吖饽辖洑v了新中國計算機技術從0到1的創造過程。
許健民:萬千氣象盡收眼底
從太空俯瞰地球,萬千氣象盡收眼底。氣象衛星的發明徹底改變了人類觀云測天、開展氣象預報的方式。
翟婉明:高鐵夢就是我的“中國夢”
目前,中國高鐵已建成并開通運營超過3.8萬公里?!八目v四橫”高速鐵路網已提前建成運營,以“八縱八橫”主通道為骨架、區域連接線銜接、城際鐵路補充的高速鐵路網也將全面覆蓋。
王鑫:“華龍一號”為核能事業添磚加瓦
王鑫堅定地說:“核相關的技術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核心管制技術,是要不來、買不來、討不來的。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、國防安全,才能夠解決‘卡脖子’問題?!?/p >
郭光燦:邂逅量子世界之美
從量子光學到量子信息,再到用量子技術發現量子世界的美妙之處?!板忮肆孔邮澜缰馈?,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如是形容他的科研生涯,他的一生也折射著中國量子科技的發展進程。
王浩:我與水結下的不解之緣
加快國家水網的建設,“一定要秉持全國“一盤棋”的原則,一定要有大局意識、整體觀念,絕對不能局限于一城一地一域?!?/p >
“探月院士”歐陽自遠:把地質做到天上去
歐陽自遠是著名的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、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、中國科學院院士,被稱為“嫦娥之父”。在錄制現場,他講述了從“為國找礦”到“嫦娥奔月”的歷程。
汪品先:82歲9天3次深潛南海
“我沒博士學位,是選上院士后做了很多深海的工作,做的是‘院士后’?!蓖羝废蕊L趣幽默,當被問及今后的規劃時,他說,“我70多歲的時候想干到80歲,80歲的時候想干到85歲,現在馬上85歲,想干到90歲?!?/p >
盧秉恒:從工人到院士
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,西安交通大學教授,也是一位在工廠一線工作過十余載的熟練工。他是盧秉恒,我國增材制造技術的奠基人,中國3D打印之父。